1983年,少年方玉宝跟随父亲从安徽亳州踏上北上的路途。火车轰鸣声中,他怀里紧抱着一包袱祖传中药秘籍,那是临行前祖母硬塞给他的,并叮嘱“这是传了几辈子持家的应生,也是方家人的立身之本”。
父亲说,齐鲁大地是舜帝曾经耕耘过的地方,浸润着四千三百多年的德风。这句话在年少的方玉宝心中扎下了根。
诸城卫校的求学日子里,他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实际病例,也第一次听闻“ 诸城白龙山药都”的名字。当地老人说,白龙山自东汉就是仙山,山上生长着各种中草药,都是当年全国各地药商交易时留下的药种子,尤其是艾草,叶厚绒多,气味芬芳,是制作艾条的上品。
初到诸城的那几年,方玉宝常独自登临诸初周边的山,唯独钟爱还是白龙山。是骨子中的基因,也有血脉里的亲近。
端午时节,他跟着当地父亲学习采摘艾叶。那些长得像人形的艾叶被小心翼翼地采下,父亲告诉他:“这样的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制成的艾绒治疗效果才够大。” 他学会了辨别:长江以北的大叶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而江南的小叶艾则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
在父亲口传心授下,他掌握了手工制绒的奥秘——将上好的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一饼,双手反复搓揉,筛去灰梗再反复搓揉即成棉絮状的艾绒。
“手工制绒有生气”,父亲总这么念叨。
诸城这片土地,似乎早已为他的到来做好了准备。这里是舜帝的故里,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的家乡,更是王尽美革命精神的发源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像一剂温润的方子,慢慢化解着他的乡愁。
毕业后,方玉宝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奔赴大城市,而是留在了诸城,潜心研究艾条制作工艺。他深知,艾的储存至关重要——“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通过长时间的储存将艾草的燥气化掉,灸火就会更柔和舒适。他在障日山脚下建起了储藏室,将收购来的艾叶分级存放。
后来,他进入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一年,一年,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融合。
他开始将家族传承的艾条、老膏药制作技艺与诸城本地传统中医文化相结合。在工作之余,他遍访民间老中医,在岁月的轮转里,有些成为了往年交。他知道依据水、木、金、火、土五行原理,对应人体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的穴道,将中草药、膏药与艾绒巧妙结合,形成具有不同疗效的艾条。
他创建的“饮德堂”,不仅是一处制药场所,更成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饮德堂中医药综合传承实践基地”,系统传授中医药理论知识,涵盖中药材的种植与炮制技艺,以及中医诊疗技术的传承与实战演练。
随着技艺日益精进,方玉宝的名声逐渐传开。他不仅扩大了药材的收购范围,还改进了艾条的制作工艺,使其更加精细和高效。他制作的艾条,选用白龙山上生长的优质艾草作为原材料,经过严格的选品分级和三年以上陈放后,手工制作成艾绒。在卷制艾条时,他利用粉末震动装置将多种中草药按照祖传秘方比例混合粉碎,制作出一套独特的“方氏中草药艾条”。
诸城这片土地给了他丰厚的回馈。他先后被推选为“诸城市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荣获“非遗传承实践年度模范人物”称号,被聘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成为了“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大使”,肩负起向世界推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
在诸城市精心打造的“舜德书院”里,他定期举办中医知识与四季养生艾灸疗法讲座;在“协会聚会中”,他向来协会同道展示艾条制作的精湛技艺;在“蔡家沟非遗大集”,他向围观的父老乡亲讲述中医药治疗的方法。
方玉宝的儿子方正,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业学院,如今已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这个孩子不仅在医术上有所建树,还利用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宣传和推广中草药知识,白龙山艾灸,老膏药应用等百姓喜欢的技艺话题。他的短视频里,常常出现父亲手把手教他挑选艾叶的场景,那些画面让人看到了技艺传承的温暖。
方玉宝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靠家族单传。他在饮德堂开设培训班,招收对中医药有兴趣的年轻人;他建立小型中医药博物馆,收藏古籍医书200余卷,中药容器300余套,中药器具超过300件,向公众展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每逢周末,他都会到岔道口社区的“张择端书院”传授中草药相关知识。那里不但是“诸城茂腔”的传承中心,更是喜爱诸城地方戏茂腔的展示展演的中心。在这里传统戏曲与中医药在此奇妙交融。
在“潍有好戏”诸城非遗演艺活动中,他的艾灸等产品与诸城派古琴、东路大鼓、竹板快书、诸城茂腔、诸城剪纸、诸城绿茶、诸城烧肉等一众非遗项目一同亮相,为市民带去健康与欢乐。
如今,方玉宝仍保持着每年端午上白龙山采集艾草的习惯。当他站在山顶,俯瞰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如今已如此熟悉。他想起亳州老家的药圃,也想起父亲初到诸城时说过的话:“舜帝明德传天下,这里是个有德的地方。”
四十年多年光阴荏苒,这个从安徽亳州走来的少年,已在齐鲁大地上扎下了深深的根。他乡已成故乡,而故乡,早已化作他手中那根徐徐燃烧的艾条,温热、持久,将健康与希望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陈柏林)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