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静心欣赏这本白纸黑字、素面朝天,以宣传研究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双月期刊。看起来,这杂志确实朴实无华、难入高雅之堂,但她却有鲜明的特色、清新的风格、满载着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她虽然不能成为催人奋进的号角,但她弹唱的满是主旋律,是借延安精神之魂,汇正能量之美的交响乐,让人们从理论刊物的呆板印象中跳脱出来。正如我创办之初,曾仿照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为这本杂志作的广告词曰:“刊不在宏,有神则名;栏不在多,求实则灵。《延安精神研究》宗旨:举马列旗帜,扬延安精神;探秘释疑惑,记事述真情;讲湘潭故事,刊红色旧闻;雅俗共欣赏,追风无丑形;时局常关注,人间百态呈。老少咸宜曰:期刊中精品。”
延安精神让我又一次回归心仪已久的精神家园。湘潭延研会与《延安精神研究》期刊,令古稀之年的我再一次焕发青春,感受到了一份力量,一份真情,一份甘甜,一份说不明道不完的痴情!延安精神让我重新找到发挥余热的合适位置,明确了一个奋斗目标,承担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并在自信中提振敢于担当的精气神,练就善于担当的真功夫,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迷茫中回归精神家园
我是上个世纪的1976年10月15日从基层调入湘潭人民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采播工作的。两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代人幸运与机遇,让我们欣逢最为激烈、最为迅猛的时代大变革。改革开放大潮不仅洗涤了湘潭旧的体制、旧的面貌,而且也涌现出数以千计的优秀企业、成功的改革者、敢于闯关夺隘、共克时艰的风流人物。同时也为我们这些新闻战线的新兵提供了无数的采访对象和不同寻常的新闻事件。我像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弄潮儿一样,时而潜入深海,时而斗波追浪,采撷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颗颗灿烂闪亮的明珠。40年来,我采写编发了数以千计有关湘潭改革开放浪潮中涌现的先进企业,成功或有争议的改革者以及有代表性的新鲜事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连续十五年被湘潭市委宣传部评为在省、中央新闻媒体上稿率最多的优秀通讯员;几乎年年都有新闻作品、理论专著、报告文学、在省级以上的相关媒体发表或获奖。故在2018年,我参与中国延研会和湖南省延研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征文活动时,撰写了一篇题为“改革开放成就了我灿烂人生”。此文后入选省延研会和湘潭市民政局编印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文集并获奖。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功勋卓著。但随着国门的敞开,西方资产阶级思潮与许多不健康的东西乘隙而入,妖魔化共产主义,诋毁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言论甚嚣尘上;少数地方与某些单位政治生态严重恶化,党内有些干部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信马列信菩萨,不讲党性讲义气,沉迷于拉帮结派、酒红灯绿之中,致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
就在我徘徊、迷茫、无所适从之时,友人谭献德同志引荐我加入湘潭市延研会。我有幸参加了湘潭延研会一系列学习、宣传、研究、弘扬延安精神的活动,也有幸列席会长碰头会、理事扩大会。从老同志的身上,我看到了党的希望、国家的希望,也看到他们对社会上的贪腐现象与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政绩标准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做法深表拥戴,并不遗余力开展“五进”活动……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兴奋感动,乐意参与效劳。我深深感受到,湘潭市延研会是释放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社团组织,是涌动着神奇魅力与快乐无处不在的精神家园。
在学习中摸索办刊
2017年,已连任四届的湘潭市延研会老会长陈中虎年满86岁,身体多病,不能继续连任下去。我怀着感恩的心情,从老会长手中接过这一重任,暗下决心:“拼着这把老骨头,也要将这面弘扬延安精神的旗帜接过来、举起来、传下去!”为了当年的延安梦,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巩固红色江山,我一定视责任如泰山,视使命如生命,恪尽职责,勤勉工作,努力地把湘潭市延研会带领好,传帮好,让延安精神在毛主席家乡开花结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三把火该怎么烧呢?我通过请教老前辈,走访老会员,学习《中华魂》《新湘评论》等主流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后,我认为对于致力于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志愿者、带头人来说,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守正创新谋发展,要坚信研究宣传延安精神,践行弘扬延安精神是人民的依赖和重托,是现实的考验和挑战!我一定要像老同志一样把研究和弘扬延安精神化作沉甸甸的使命与担当,当作研究会工作的办会宗旨,并视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根基。我暗下决心,首先要认真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只有学懂弄通做实了马克思主义和以延安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要深入研究延安精神,既要继承弘扬,更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外来的思想,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述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延安精神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有担当地完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历史重托。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一旦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并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老百姓的共鸣点,即可产生无比恢宏的磅礴力量,达到培植精神家园,做到洗心涤肺、培根铸魂的目的。其三要创办一个发声平台,一个承载理论研究成果的阵地。当今的时代是全媒体时代。思想阵地,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心灵空间,阳光不去撒播,必定霉菌滋生。众声喧哗中要有正能量的好声音、好故事;蝇蚊疯嗡时需要有主旋律的“压舱石”、“定盘星”。我接任会长一职后不到两个月,我在理事扩大会上郑重提出创办双月期刊《延安精神研究》的建议,并向大伙承诺:“宁肯少聚一次餐,也要办好一份刊!”8年来我们克服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做到了坚持摒弃说教,以灵活的方式引领舆论;抛弃刻板,以讲故事形式感染读者;放弃固守以广交朋友开门办刊。切实做到了“用心”把握导向,在提升传播能力引导主流舆论中有声有色;“用心”服务大局,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中彰显出特色;“用心”改进文风在改进办刊理念中守正创新。湘潭《延安精神研究》一经问世,以其独特的个性,清新的风格赢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中共湘潭市委书记,深夜作出重要批示。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写信打电话以资鼓励。同时也得到全国各地延研会的鼓励与点赞,连全国著名作家谭谈、谭仲池、王跃文、余艳、汤江峰等人也将他们撰写的纪念建党百年的文章转寄我刊参入我会《党旗下的记忆》的征文活动。2019年初,我支持本会常务副会长陈太炳同志在线上开辟《延安精神在莲城》公众号,通过进网络展示了我会弘延成果,以其传播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等优势,进一步扩大了我会在全国的影响。
在坚持中收获弘延硕果
我们湘潭市延研会的前身是“湘潭市南泥湾精神研究会”,是由当年在湘潭工作或生活过的老红军、老八路、退下来的老领导于1996年6月自发组织起来的,后于2002年经湖南省延研会推荐,经中国延研会批准,并经湘潭市民政局审核正式更名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我从老同志的言语接触中,获知湘潭延研会初创时,申报的执照钱全都是大伙儿凑的。那时一无办公场所,二无活动经费。面对这些困难、那些热心延安精神研究的同志们一不悲观、二不等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只要工作需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争取上。如每年出席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不坐飞机、不睡卧铺硬是坐十多个小时的硬座去参会。研究会缺少经费,老同志就自己掏钱维持开支。这是我参加历经十几个社团组织后第一次听到的从来没有想到的事例。我接手延研会后,一方面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压缩开支,另一方面采取三项举措争取延研会办会经费:一是采取特快专递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投寄《延安精神研究》双月期刊,写信汇报延研会近期工作,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与支持。2022年中共湘潭市委改选,新任市委书记到任后,对我会情况不太熟悉,加之市里某领导对我会越级请示有看法。面对这窘境怎么办?我斗胆在纪念党的101周年之日,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条款,以一个普通党员,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名义向新任市委书记汇报延研会的工作,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关注与鼎力支持。二是利用现有政策,履行好服务社会的职能,与相关单位合作办期刊共同宣传弘杨延安精神,为伟人故里的社会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三是自掏腰包支持办会办刊,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延安精神研究会,带头清廉无私,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延安精神。8年来我会先后在全省乃至全国发表了百余篇有一定前瞻性具有一定深度的专题论文或理论研究成果。两次被中延会点名,先后在云南昆明和湖南韶山举行的理论题研讨会上宣读论文,两次在《中华魂》杂志、《中华魂》网络中心,主持召开的线上会议上介绍经验,并于2021年被中国延会《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络中心授予《全国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被选定为全国弘延“五进四推”试点单位,2024年授予全国弘延五进四推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我今年已满81岁了,已将弘扬延安精神这杆伟大的旗帜传递给新任会长。俗话说:“不看十八岁的姐姐上轿,要看八十岁奶奶上庙”(注:上轿,指姑娘出嫁;上庙,指老人去时时一种乡俗祭典),对于我们这些隔天远,离地近,或者直白地说来是“来日不长”“行将就木”的共产党员来说,功名利禄之类的东西确实无所求了,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践行弘扬延安精神志愿者来说,我还是必须有所追求。“善始者众,善终者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历史的警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不忘初心使命,铭记入党誓词,像无数革命先贤先烈那样,把一切献给党,为党的事业,践行弘扬延安精神奋斗终身,直至生命的终点。。
(作者系湘潭市延研会原会长祖德润)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