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供销合作社“五代会”系列报道⑤当好“娘家人”搭好大平台
发布时间:2021-11-22 13:09 文章来源: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作者: 刘炳栋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一根筷子容易弯,众人划桨开大船。”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兴旺,而要让乡村的产业真正兴旺起来,在重视小农生产的同时,更要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强大动能。

近年来,在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带动和组织下,相继成立了湘潭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完成了市茶叶行业协会、市蜂业协会和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换届选举,将种养殖户、合作社等组织起来,聚成一团火,扭成一股绳,变“一人一条心”为“百人一条心”,实现了合作经营、融合发展、抱团致富。

市农合联:

农民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致富”

2018年12月,市农合联正式成立,自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兄弟们有了“娘家”,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排忧解难。

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农合联”既是党委、政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提供服务的通道,也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向政府反映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和利益诉求的渠道,更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一个综合平台。

在市农合联“大家庭”中,有湘潭农商银行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难题,又有从事种养殖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大户,还有绿丰公司、春水公司、惠农公司这样提供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涉农企业,更有市、县供销社提供行业指导和政策支持。

“农合联的成立,将同类种植户、养殖户都组织起来,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致富’,更有市场竞争力了。”市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农合联这个载体和渠道,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壮大合作经济实力,在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市茶叶行业协会:

打造地方品牌,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湘潭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市富民产业来抓,积极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在现代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8月,市茶叶行业协会三届一次会员大会、市茶叶行业发展促进大会相继召开。市茶叶行业协会新任会长宾赤心表示,协会将从茶园建设、市场繁荣、企业培养3个方面着手,为实现全市茶叶产业振兴发展奋力拼搏。

根据我省“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省供销合作总社、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韶山市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了湖南省韶山茶业有限公司,创立了“韶山红”茶品牌。韶山茶业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韶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积极探索“红旅+文旅+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通“红色文化茶”研制销售新渠道,将“韶山红”茶品牌打造成为我省红茶产业的新名片,带动韶山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

下阶段,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将坚持“聚合力、创品牌、谋发展”的整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3篇文章,走以高标准茶旅融合基地建设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品质为保障的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湘潭茶文化,着力打造“韶山红”茶品牌,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向茶产业优势有效转化,引领湘潭各个茶叶企业和品牌的持续良性发展,成为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市蜂业协会:

融合发展壮大“甜蜜”事业

2021年1月,市蜂业协会完成换届。为更好地服务蜂农,进一步提升蜂产业的效益,新一届蜂业协会将紧紧抓住产品质量这条“生命线”,产业效益这个“关键点”,产业基础这个“着力面”,做好蜂产业“融合”发展文章。

据市供销部门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养蜂农户2490户、从业人员5170人、养蜂专业合作社56个,养殖中蜂4.7万箱、意蜂1.6万箱,年产值9280万元。

新当选的市蜂业协会会长彭艳表示,将充分借助政府、企业及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科研资源,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探索构建“校企联合”、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等模式的产品创新科研协作链,不断提升蜂产品研发水平。同时,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蜂产业三产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制,带动蜂业向保健与养老等服务业拓展,以蜜蜂产业园为主要模式,探索蜂业集群与乡村旅游、教育研学的跨界融合,不断提升蜂业的产业效益。

市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蜂业发展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参与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他们已将蜂产业纳入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产业。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湘潭养蜂产业的知名度,有力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供销合作总社已委托养蜂协会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努力将养蜂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让小蜜蜂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责任编辑:刘飞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