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民政:“三鼓”推进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7-22 00:29 文章来源:央视美丽乡村一线聚焦 作者: 刘炳栋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7月20日,隆回县回族同胞隆重庆祝古尔邦节。前一日,隆回县民政局乡村振兴驻点帮扶村山界回族乡老屋村以“增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组织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文艺演出和汇报会。

隆回县原县长、原省民委巡视员马昌忠,邵阳市民宗局党组书记马健强,湖南省伊协副会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伊协会长张小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奉锡样,以及市、县民宗局,省、市、县伊协有关负责人等参加了庆祝活动,与回族同胞共同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欢聚一堂》《回族姑娘》《阳光路上》《祝福祖国》《爱我中华》和拳术、棍术、耙术等文艺节目反映了回族同胞“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自觉,脱贫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和奋进乡村振兴路的满腔豪情。汇报会上,相关工作人员就县伊协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成果和老屋村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等进行了汇报。

老屋村是隆回回族的发祥地,回族先祖定居山界的第一个院落,这一纯回族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该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县民政局驻村帮扶以来注重“三鼓”,凝聚民族合力,共谋乡村振兴,焕发传统村落的“精气神”。

民族团结鼓干劲。“每周一培训”,抓实村级换届后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民族团结主导作用、乡村振兴主力作用。“每月一实事”,“学党史、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与“五进五好”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回族同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论述,讲政治、顾大局、识大体,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助力全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根本遵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平台要求,重点监测低保户、五保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五类人员”的情况,“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与关爱关怀一体推进。“每季一主题”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挖掘清真古寺、苏氏始祖婆墓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手工红糖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内涵,确保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产业振兴鼓腰包。该村盛产甘蔗、龙牙百合,全村有湖南马氏牧业有限公司、古法红糖加工和龙牙百合干片加工厂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1家、电商平台1家。全村甘蔗种植300多亩,年产量1500吨,红糖加工年产量300吨。龙牙百合年产量2000-2500吨,肉牛年出栏500头,手工红薯粉丝年产量200吨,水果种植130亩。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逐户走访征集“金点子”,集中办公制定“党支部+合作社”新举措,发动群众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特产品质,利用甘蔗叶和甘蔗渣做饲料带动养殖业,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分级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村民可持续发展动能和链式增收效应。

文明实践鼓新风。将传统村落保护、民俗文化挖掘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完善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以村民代表会、院落会强化思想引领、选树文明典型,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挖掘培育民间艺人,寻求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开发的最佳契合点。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改变村容村貌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回族特色文化,推广回族同胞简办丧事的好传统,打造全县整治丧事大操大办的示范样板。(通讯员:肖鹤洲、马梦娜、魏元升)

审核主任:陈锡华

责任编辑:刘飞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