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暨“欧中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法学院、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理》杂志编辑部主办,由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刑法、刑事诉讼法、外国刑法和刑法理论教席、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燕大法学教室》与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协办,由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执行委员会、德中文化与技术交流促进会承办。
参会人员室内合影
会议开幕式在德国科隆大学主楼新礼堂举行,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欧中法律研创中心执行主任、江苏大学金山特聘教授申柳华担任主持人。申柳华教授对各参会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以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主要发起人的身份介绍了论坛的创办与发展情况。她表示,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自2023年创立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中欧法律学界青年学者深入交流、共同成长的重要国际平台,并从今年起正式迈入中欧合作的新阶段——由两个欧洲国家的法学院联合主办。本届会议主论坛(7月25日)由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主办,承办人为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丁·瓦斯默教授;会议分论坛(7月29日)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法学院安德烈·詹森教授主办。论坛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奥地利、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上百位法学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与,共同探讨欧中法学研究的前沿动态。线下实际到场的参会代表超过80位,涵盖来自中欧的36所高校与研究机构,其中包括科隆大学、奥格斯堡大学、拉德堡德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维也纳大学等19所欧洲高校与机构,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等17所中国高校。
会议分会场全景图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教育组负责人陆霞领事代总领事余勇作为特邀嘉宾致辞,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中欧法学交流的重要性发表了独到见解。余勇总领事赞赏论坛搭建起中欧青年法律学者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他表示,法律交流是筑牢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石,法律共识是务实合作的重要保障,青年间的法律交流夯实了中欧关系的社会基础;希望中欧青年法律人坦诚交流、砥砺思想、精进专业、增进友谊,促进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治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主会场全景图
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丁·瓦斯默教授、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国际事务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托马斯·默勒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泮伟江教授等随后分别致辞,为本次学术研讨会正式揭幕。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泮伟江教授对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和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对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泮伟江教授简要回顾了自清末沈家本法律改革以来中德法律交流的历史,指出德国法律传统和法学研究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法律改革和发展。他表示,不同法律传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十分重要,而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是中欧青年法学家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续写了中德法学家交流的新故事和新传奇;作为本次论坛主办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很荣幸能够为论坛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将和其他主办与协办单位共同努力办好这次会议。泮伟江教授祝愿会议成功举行,并希望中德青年法律人在热烈研讨中激发智慧火花,深化彼此之间的友谊。
申柳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的上半场以“欧中法学家论坛”为主题,下设两个分论坛。在第一分论坛中,与会学者围绕欧中法学研究的新兴问题、欧中部门法学的新领域与新发展、欧中法律实务的新领域与新发展进行专题报告。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路易斯·格雷克教授、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丁·瓦斯默教授分别主持各单元,安德烈·詹森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力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代理教授罗伯特·科夫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杜磊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教授蓝学友、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孙立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吴桂德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讲师丁皖婧、河北大学法学院朱宣烨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助理教授金娜贤等专家学者分别进行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驾驶立法、德国仇恨犯罪发展、中国式认罪协商程序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了欧中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在该环节,杜磊副教授介绍了中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包括该制度的内涵、具体适用、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区别、存在的法律争议、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蓝学友助理教授从超个人法益给法益理论带来的冲击切入,分析既有的法益扬弃论和法益改良论,提出面向社会秩序现实发展法益理论的观点,并以金融犯罪为例阐释了超个人法益刑法保护的三个方法论转向,即从价值论转向本体论、从主体性视角转向主体间互动视角以及从立法中心主义转向司法中心主义。第一分论坛的评议人包括路易斯·格雷克教授、马丁·瓦斯默教授、BSP商业与法律学院雷尼·布尔纳教授、申柳华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犯罪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斯文娅·劳贝等。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教育组负责人陆霞领事代余勇总领事致辞
在第二分论坛中,第一单元以“欧中法学基础理论的新领域与新发展”为主题,由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荣休教授罗尔夫·旺克主持,泮伟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冯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汪雄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赵静副教授等围绕系统论法学、中国法学方法问题、黑格尔自由概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泮伟江教授指出,随着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成,法律适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法学研究的聚焦点,疑难案件中规范与事实的区分及其合理性日益需要在法律理论上被说明和论证。传统法理学主要以休谟命题来论证司法裁判中规范与事实的区分,但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不再有理论说服力;而系统论法学将该区分理解为法律系统的一种认知图式,连接和处理法律系统的自我指涉与外部指涉,从而使得法律系统能够有效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虽然法律系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社会成本,但这也有利于法律系统稳定规范化预期功能的发挥。第二单元聚焦“欧中部门法(学)中的新领域与新发展”,由安德烈·詹森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天凡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刘洋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兴海副教授徐博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琦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李运杨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肖伟等学者就中国民法上的错误制度、瑕疵履行风险负担等主题发表了精彩报告。刘洋副教授从我国《民法典》第610条风险负担规则出发,指出该规则源自美国统一商法典,并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德国民法典、欧洲私法统一参考框架草案(DCFR)等法律体系中涉及风险负担的规则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民法典》第610条以救济买受人为意旨,使基于违约的返还关系中标的毁损灭失的风险回跳至出卖人一方。这一规则有比较法支撑,价值判断亦具有正当性;但在适用中,应注意其与第611条的衔接关系。第二分论坛的评议人包括罗尔夫·旺克教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杨登杰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高尚副教授、安德烈·詹森教授、罗伯特·科夫斯代理教授等。
马丁·瓦斯默教授开幕致辞
在会议间歇期间,论坛还特别举办了中德优秀法律书籍展示与赠送活动,承办单位为德国诺莫斯出版社(Nomos Verlag)、《中欧法律评论》(Chinese European Law Review)杂志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法理》杂志编辑部。
托马斯·默勒斯教授开幕致辞
会议下半场以“欧中青年法学学生论坛”为主题,同样下设两个分论坛。第一分论坛由汪雄副教授主持,德国科隆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苏镘圯等青年学者围绕数字平台中的自我优待行为、个人信息算法处理的类型化规制、数智时代刑法法益的结构发展与规范整合等前沿议题进行了精彩报告。罗尔夫·旺克教授、安德烈亚斯·冯克教授、泮伟江教授、张力教授、高尚教授、杨登杰副教授等对报告作出专业点评,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第二分论坛由吴桂德副教授主持,论坛分三个环节进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金圣美、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车钰莹、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心怡、中南大学与奥格斯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朱钰洁等青年学者就侵权获益交出制度、法定解除情形下风险回跳、动产担保物权排除强制执行效力的证成等主题进行汇报,安德烈·詹森教授、马丁·瓦斯默教授、路易斯·格雷克教授、雷尼·布尔纳教授、罗伯特·科夫斯代理教授、王天凡副教授等针对各个环节的报告进行了细致的评议,进一步提升了论坛的学术深度。
泮伟江教授开幕致辞
会议闭幕式与颁奖典礼在德国科隆大学主楼新礼堂举行,高尚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高尚副教授指出,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为欧洲和中国广大青年法律人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展示平台和深入对话理解的契机,将使两地法学研究焕发新机。马丁·瓦斯默教授和张力教授分别发表了总结致辞,对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高度评价。张力教授对科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丁·瓦斯默教授和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欧中法律研创中心执行主任申柳华教授的细致组织表示了感谢。他表示,中欧法学界在数字时代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既需要拓展各类议题的交流和讨论,也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在年轻一代学者中拓宽交流渠道,推动双方互相理解与信任。
张力教授闭幕致辞
在颁奖典礼环节,论坛对六位优胜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获奖题目及报告人分别为《在历史与比较背景下对受审资格的考量:国家与国际层面的处理方式》(德国科隆大学博士研究生妮娜·维兰德)、《逻辑性问题抑或修辞性问题:法官是如何作出裁决的?》(德国科隆大学博士研究生达米安·尼彭)、《数智时代刑法法益的结构发展与规范整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苏镘圯)、《法定解除情形下的“风险回跳”研究——以<德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法律比较为视角》(德国汉堡大学博士研究生傅亚敏)、《德国刑法中“饮料掺毒”行为的刑事责任》(德国科隆大学教学助理琳达·蒂格曼)、《第二部刑法修正案的50年:德国刑法总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德国科隆大学教学助理维罗妮卡·阿尔巴赫)。马丁·瓦斯默教授、安德烈·詹森教授、罗尔夫·旺克教授、路易斯·格雷克教授、雷尼·布尔纳教授、泮伟江教授、张力教授、申柳华教授、汪雄副教授、朱宣烨副教授、德国诺莫斯出版社(科隆)法学编辑部学术编辑约瑟夫·赫尔巴什博士等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为本次学术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高尚副教授主持闭幕式
欧中法学学生论坛优胜奖获得者
参会人员于科隆大学法学院门口合影
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不仅为欧中法学界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进一步为欧中法学研究拓宽了新领域、推动了新发展。通过专家学者与青年法律人的深入交流,本次论坛为中欧法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中欧法学学者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杨俊)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2838403369@qq.com 电话:010-69960698 手机号:18610493210
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记录》栏目组,《草根也要当明星》栏目组”红色之旅”和”美丽乡村”节目联合设立的综合性互联网资讯平台
备案号:京ICP备200002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8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247号
Copyright© 2020 www.fzjdv.com.All Rights Reserved